霍比特人读书笔记

时间:2025-11-05 05:26:14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霍比特人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1

霍比特人+魔戒,一共六部,这个电影系列可谓是影视特效的历史丰碑,视效电影领域的经典之作,视觉上非常的华丽炫目,这里当然也有新西兰的自然风光。但正是因为特效制作的精彩,每次都让我忽略了剧情的连接,可以这么说,到现在为止,这个系列电影我看过几遍,但却根本不知道故事要讲述的来龙去脉。所以,这也是还要从文字当中寻找具象情节的原因,我是带着非常敬仰的态度来看这本书的。

开始的时候我非常非常的认真,看一部分小说,顺便再看一段电影,再看一部分小说,再来一段电影,文字和电影,让这两种艺术形式,按着顺序一起进行,这样也好让思路更清晰。

起初,我发现小说写的比较简单,阅读起来没有任何障碍,顺水推舟情节不断发展,不断继续,,,我看着看着发现有些问题,这小说如果按这种情况推理下去,显得实在是太过于简洁了吧,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属于一个青少年读物,只有不断的叙事,一件接一件,文字中很少有总结和心理描写,当然也没有细节刻画,书中甚至也没有任何一个生字,就这么通顺的看下去,一个危险解决了,就出现下一个危险,然后再解决,再出现,遇到一些朋友,然后遇到一些敌人,,,一个霍比特人巴金斯,和十三个矮人,首领是梭林,还有个巫师甘道夫主要协助,就这么去经历一场神奇的旅行,,,我突然觉得,这个小说弱爆了!就是组团打怪兽的探险故事!

然而这部小说可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经典啊,这大概就有点像是外国人读《西游记》的感觉吧,我是很难理解和消化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了。幸好有彼得·杰克逊,还是电影来得更直观些,还是电影这个艺术形式更加的国际化,更加的让人觉得亲切。幸好这本书不是我自己买的,是从学校借来的',要不更闹心。

好多人都给了这本书五星,你们一定没认真的看完这本小说,要不中途就会被折磨的死去活来,是这本书名声在外波及的范围太大,影响了大家的评判。还是得感谢彼得·杰克逊啊,是你救活了这部小说。没看过的朋友就不要看了,直接多看两遍电影就好。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2

据说有一天当托尔金正在批阅试卷时,他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道:“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霍比特人》在刚开始只是伟大的托尔金为儿子写的一本儿童读物——当然以其优美精巧的文笔和动人的趣味而言,即使70余年后也是第一流的儿童读物。近代以来西人贵族中曾经盛行过“壮游”的传统,这种著名的旅行被作为青年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著名。但更根深蒂固的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漫游叙事。

如果有一天,13个陌生人冲进我家大吃大喝,第二天留下了字条让我一定要追上他们去冒险,我会怎么做?明明我的'日子过得很好,有舒适的洞府,每天舒舒服服吃上两顿早饭、两顿午饭、两顿晚饭,冒险不是我人生中不得不做的事……可是,越是活得无忧无虑,十之八,九,我越可能像比尔博·巴金斯一样,懵懵懂懂追上矮人团队,陷入到这场从一开始就总想回家的旅程。

《霍比特人》里,无辜的比尔博·巴金斯,莫名其妙地卷入了矮人梭林去讨伐恶龙夺回传说中遗产的冒险之中。一开始,这个队伍里有看似可靠的巫师,有一群好像能干的人在,有充足的小马和配给,比尔博是个可有可无、受人轻视的角色,他自己也只是想着就这样跟着走吧,冒险快结束吧,结束了就可以回家了。可是,一群自命不凡的傻瓜草率的长途跋涉,注定了一路倒霉。在到达孤山之前,一行苦命人经历了无数次饥饿的考验,迷路、爬山、涉水。比尔博在这个过程里,慢慢变得重要,他这个轻巧的“飞贼”霍比特人,一次次解救身处险境的同伴,和妖魔鬼怪甚至最后的恶龙斗智斗勇……

该从《霍比特人》里获得怎样的乐趣呢?在我看来,这是一次返老还童又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

在这部小说里有一部童话和神话必须具有的所有要素,矮人、精灵、半兽人、食人妖和恶龙,看那些他们跋涉冒险的段落,想象他们可能的样子、说话的态度、声音和姿态,就让我觉得自己逐渐变小,也像比尔博一样光着脚踩在森林的软地上,正走向心慌又刺激的未知。

而与此同时,我内心成熟世故的那部分又在想比尔博的处境,为他担忧,也不断将他的经历当成现实生活的隐喻,想到这处境就是人之常情:被猪一样的队友拖累,不得不从无欲无求变得肩负重担,明明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却不断把施救于人的责任揽上身,从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变得有了点儿自信和力量,被无可奈何和期待结束的不耐烦逼出煞有介事的“勇气”,造就成半吊子的“英雄”,在最后,难免做出“未必对”的选择,总是会想,如果我没有那么做,会不会事情的结果就不一样,至少会比现在好。当然,往好了看,最终事情都会过去,钱财奖赏都并不重要了,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像一枚在关键时刻帮大忙却在未来会束缚你的魔戒。

托尔金不能接受英语文化没有自己的神话,他从北欧神话借来了精灵、矮人这样的角色,故事写在20世纪,却更像一部源自中世纪甚至更远古的传说,甚至在书里他自己画的插图,都带有一种古风。他运用了语言学家独特的技能,构建出一个从霍比特人开始的各种族有自己独特语言的庞大神话世界,又用英国人的喝茶吃点心的日常加以包装,让角色和场景都充满活力。

《霍比特人》是“魔戒”系列小说的源头,嘴上叼着长长烟斗的比尔博,最终把魔戒交给了佛罗多,所有的善恶纷争,有关那枚充满夺魂摄魄力量的戒指的故事,都缘此而起。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3

我愿花一生时间只画一条河。

——艾伦李笔下的托尔金世界

文/普罗

文学插画是否可以算是伟大的艺术?戴维布兰德在《书籍之插画》(The Illustration ofBooks,1962)的引言中说道:“有人爱将‘插画师’作为贬义词来压低画家(画界中个别人有时也这样做),这些人最好记住:我们西方的美术就是从书籍插画中诞生的。”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爱书人读到《神曲》的第一行时,心中首先浮现起的一定是居斯塔夫多雷笔下但丁那令人心悸的惊鸿回首。同样,比亚兹莱那冷峻、辛辣的线条,完美谐调的构图,黑白色块的大胆对比,或许比王尔德的《莎乐美》文本本身,能够更为清晰地向后世传达出唯美主义的颓废。当我们评点一位文学大师的时候,常常会颂扬他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心灵的世界。而一位文学插画大师的功绩,则在于他将一个原本只存在于作家思想中的世界,以风格鲜明的视觉形象直观表达,从而深远地影响世人对这个特定的世界、这部作品乃至这位文学家的理解与想像。

毫无疑问,对于英国文学大师J. R. R。托尔金所创造的阿尔达(Arda)世界而言,艾伦李正是我们视觉印象的领路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J.R.R。 ……此处隐藏5045个字……,有军官,有医生,大多是事业有成、人到中年的社会精英,很难想象,是怎样未泯的童心,让这个“因克林”俱乐部诞生了20世纪最伟大的两部传奇作品(不过不若刘易斯对《霍比特人》的赞誉,托尔金非常不喜欢刘易斯在俱乐部里朗诵的“儿童故事”)——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及其后的《魔戒》系列;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但在当时,大家甚至没把自己当正宗文学社团,倒不妨称之为“饮酒俱乐部”。时至今日,这间托尔金和刘易斯高谈阔论过许多奇思妙想、神话传说的酒吧仍在营业,只是经过扩建,“因克林”当年聚会的房间成了镇吧之宝,几位梦想家的照片挂在墙上,还有专门的“因克林”之旅让游客重温当年氛围。

1936年,由一个做出版行业的学生带来契机,压抽屉底的《霍比特人》受到出版商赏识,恰好时逢学校放暑假,让托尔金有充分时间用两个月写好全书结局,一切进入正式流程,告慰的是托尔金早已写就《精灵宝钻》但苦无出版门径的无奈。比起涉及许多神话、历史,语言高端优雅的精灵宝钻,朴实、诙谐的《霍比特人》显然亲民太多了,正如出版公司董事拿回手稿第一时间交予自己十岁的小儿子鉴定,被小家伙认定“5—9岁孩子肯定会被吸引”后才放心出版。无论怎样,托尔金的中土世界终于要面世了,多才多艺的托尔金还附赠了一套手绘插图给出版商,除了希望彩印插图,他其他的龟毛要求还有——随书附带索隆的寻宝图,最好是用隐形墨水印刷。

当然,被出版商打回现实的大作家最终要面临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校样,但这也恰恰是另出版商苦不堪言的过程——拿到校样后,托尔金恨不得把整本书重写一遍,他花了两个多月,顶住出版商“耗费的费用都得你本人承担”的压力,细细润泽,大幅删改,去掉所有作者和读者直接对话的部分,将地理位置和年代顺序一一核定,这样完美主义的工作精神,实则出于托尔金当教授多年的个性,想当年,他兼职编撰《新英格兰词典》时,几乎要为每个词考证一周以上时间,彻底研究它的根源含义,追踪它们演变的过程,而最后出现在词典里的,也不过两三行而已。如今换成托尔金引以为豪的心血之作,精神劲头只能加倍,难怪出版商要等到天荒地老。

《霍比特人》在英国如愿获得成功,9月份掐着圣诞礼物市场脉搏上市,还没到圣诞节,首印便一销而空,很快吸引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书商,但在和书商打交道时,托尔金吹毛求疵的作风每每跳出来扰乱合作,比如,他给出版商写信,指出下一版印刷时小矮人的插图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一处是“背景部分树的线条有些断裂”,一处是“图中央火上的点印的不好”,下一版印出来后,他又对腰封上的广告词非常不满——把自己的书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相提并论也就罢了,但怎么能说“另一位教授呢”?查尔斯·道奇森明明只是个讲师!这也恰好暴露了托尔金的不谙世事,狷介的学院作派还是好好地保存在象牙塔里为妙,书商要关注的是合理的推广期、足够的广告效应,而对连莎士比亚都嫌“太现代”的托尔金来说,如何能理解这个现代社会里关于营销的一切一切。

作为严肃的牛津教授,以儿童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回到同事中,对托尔金来说也是件颇感怪异的事。“他们在惊讶中夹杂一丝怜悯”,托尔金曾和出版公司董事在信中这样提到。虽然一向开朗好相处,托尔金对于自己出版《霍比特人》的消息始终在同事中守口如瓶,他们还是在《泰晤士报》上看到书评才晓得这件事。托尔金太了解这些教授同事的优越感了,生怕受到他们的奚落,但事实上,还是托尔金多虑了——教拜占庭希腊文的教授买了一本后还对他说,《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初版书如今已经很值钱了,所以,收藏一本《霍比特人》是十分必要的。

无论如何,《霍比特人》推着托尔金走到大家面前。出版商的充分鼓励;美国版同样销路大开;终于可以不做批考卷补贴家用了;次年被纽约先锋论坛报授予最佳童书奖……所有理由都鼓励托尔金写下去,中土大陆的征途不会完结,另一场伟大冒险其实最初是以“新《霍比特人》”为名开始的。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5

这个星期,我看了一本书。叫做《霍比特人》。这本书是J.R.R.托尔金先生署名,艾伦李先生画图,吴刚译。这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呢!故事主要讲述了:比尔博巴金斯先生这个霍比特人的家里,来了几位,不,几十位不速之客,他们邀请巴金斯先生一起去探险,环绕整个霍比特星。他们经过了种种困难,才出半兽人的洞穴,又入座狼的口中,还好巫师(甘道夫)和比尔博有一些勇气,这些勇气帮他们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我的感受有很多,但其中,最深的就是矮人们互相任对方,使对方有一丝勇气继续冒险;还有他们遇到困难那种永远屹立不倒的精神,这让我感到十分的为矮人们感到自豪。这本书算是个中篇小说,有409页,故事的内容也堪称完美。

我们生活中也有人想矮人这样吗?当然有,比如说张海迪,她5岁得了患脊髓病,高位截瘫,这是谁都感受不到的压力,这可以永远摧毁一个活人。但张海迪却不是这样,她仍然自己写作,写出一个个生命的真谛,《向天空展开的窗口》,《绝顶》等。获得了一个个至高荣誉的奖项,这才是她的完美人生。

感受谈完了,下面谈谈比较深刻的片段吧!

五军之战。这可是最后的殊死搏斗了,几乎是在赌命,我喜欢他在打斗的那个方面,矮人们有剑的.拿剑,没剑的找个木棍削成剑。人类呢,个个像勇士一样冲锋!但巨龙和半兽人也毫不甘示弱,喷出一个个火球般大的火焰在矮人们周围盘旋,半兽人拿起斧头照着矮人脸上砍。虽然矮人们凶多吉少,但最终还是胜利了,他们也开始了返回家乡的路……

最后他们终于到了家乡,开始了安稳的19年生活。

这本书到这里就谈完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更喜欢像霍比特人的那种精神,他们的故事还有……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6

前几天看了《霍比特人1:意外旅程》,此片是《魔戒》三部曲前传,《霍比特人》的故事大致发生在《魔戒》三部曲之前60年左右,讲述弗罗多的叔叔——“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马丁·弗瑞曼 饰)的冒险历程。他被卷入了一场收回矮人的藏宝地孤山的旅程——这个地方被恶龙史矛革所占领着。由于灰袍巫师甘道夫(伊安·麦克莱恩 饰),比尔博出乎意料地加入了由13个矮人组成的冒险队伍中。他们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哥布林、半兽人,致命的座狼骑士以及巨大的'蜘蛛怪,变形者以及巫师……虽然这支队伍的目的地是孤山,但首先他们必须从哥布林隧道中逃出去。而在这里,比尔博遇见了改变他后半生的奇怪生物咕噜姆(安迪·瑟金斯 饰)。在一个地下湖的岸边,谦虚的比尔博不仅发现了自己的狡黠和勇气,也从咕噜姆那里得到了一枚戒指——就是这枚金色的简单的戒指,将会改变中土世界所有人的命运……

总的来说是一片非常不错的大片!整体沿续了《魔戒》的风格,甚至音乐、画面还略胜《魔戒》一点,制作精良。但也有一些不足,例如:

1、故事略微有点卡通味,可能是因为写矮人和霍比特人的缘故吧,也可能是因为前面的《魔戒》太过黑暗、严肃,《霍比特人1:意外旅程》可能照顾一些儿童的口味,

2、《霍比特人1:意外旅程》只是第一部,没有什么特别高潮部分,没有多少宏大的战争场面出现,倒像一部卡通版矮人过关游戏一样,最后的半兽人首领也没打完,不过瘾!因为此片还再要出两集,高潮部分可能在后面才能出现,敬请期待!

《霍比特人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